6月3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研究馆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陶喻之做客行知读书会,带读者回顾了上海美术史,并以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王鉴为个案研究对象,为大家揭开博物馆书画鉴定之奥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秋七月己未(公元1291年8月19日)“分华亭之上海为县”,美术史上精彩篇章由此拉开序幕。其时因比邻江浙地区沦为割据势力战乱之地,惟此间独享安然,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跟本地士流和谐共处,赋诗作画,创作诸多传世文人山水和人物肖像画。

陶喻之介绍,当时画坛领袖黄公望创作《九珠峰翠图轴》描绘上海松江地区九座山峰的无限春色,文坛翘楚杨维桢题咏“九珠峰翠接云间,无数人家住碧湾”,就不难想见昔日此地人间乐土般的人文生态环境。

诗人、书法家冯子振在《虹月楼记卷》中写道:“五茸三泖之邦人物,皆有澄秀之意象。”当时上海人就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皆有澄秀之意象”。元代时上海的文化活动非常兴盛,出了很多书画名家,例如,既是画家又是水利家的任仁发、筑梧溪精舍于青龙镇的诗人王逢、上海青浦画家曹知白、寄籍上海隐居淀山湖的画家李升等等。此外,画坛“元四家”之一倪瓒也曾长期游学、游艺于松江地区。

明中后期,松江地区崛起以董其昌为旗手的美术流派——云间派,倡导传习以上江南画家画风,是为南宗正脉,影响播及清初画坛“四王”而后不绝如缕。

明清包括上海在内松江地区繁盛发展基本面未因局部天灾人祸影响有所改观,加之得益于元黄道婆传播先进棉纺织技艺普及创收,任仁发等前赴后继开辟维护吴淞江、黄浦江等干流水利、海塘工程,确保农田作物旱涝保收,此间始终为“布衣被天下”而衣食无忧世间乐土所在。随着各项事业发展进步,明清松江府出现欲与号称“人间天堂”苏州相顽颉抗衡竞争态势。

宏观回顾上海的美术史之后,陶喻之接着以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王鉴为个案研究对象,带大家了解古书画鉴定之奥秘。

对比上海博物馆藏王鉴《溪山深秀图轴》与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鉴《北固山图轴》,两者构图高度相似而宛如“双胞”,两幅画有何渊源?

上海博物馆藏王鉴康熙元年(1662)作《仿宋元山水图页》十二开自跋曰:王时敏曾将家藏宋元名家真迹,嘱华亭陈明卿缩临一册,出入相携,视为枕中秘器。按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皆藏有王鉴、王翚等缩临宋元各家山水册作为自辅应用教材,董其昌题引首为“小中现大”,表明明末清初画坛集古大成蔚然成风,曾为董其昌耳提面命的王鉴自然不能例外。因此,不排除明末王鉴进京和南下廉州时均曾身怀类似“学习教材手册”以图传移模写。

由于两图均非一般意义上带有个人随意发挥创作的意临,而是大体遵循摹本原作,面貌高仿程度很高的对临,因而两图并陈,视觉上给人的观感和印象近乎“双胞”。

陶喻之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上海博物馆藏《溪山深秀图》跟广东省博物馆藏《北固山图》,均为王鉴不同时间、场合创作,构图基本一致雷同,又有微妙差别而一稿所出有其所本的原创画作,不存在此真彼假或定有一假的疑虑担忧。

相反,从王鉴创作两图时间节点不难发现,前者为其步入仕途之初春风得意时期赠送亲戚习作。后者是作于脱离京城官场纷扰,官阶有所升迁心情愉悦舒畅阶段,尽管作品并不署明赠送亲戚好友,尽管他委婉表态:“日为案牍所苦,笔墨不知为何物。……拈笔写此,不问工拙也。”自题字里行间显而易见透露、传递着他的喜悦心境其实是不言而喻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最新抗抑郁药有哪些药_最新抗抑郁药有哪些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