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实时:治“黄牛”还得多从票源求解
治“黄牛”还得多从票源求解
2023-06-28(资料图)
演艺市场近来颇为火爆,倒票“黄牛”也大有抬头之势。北京多部门于4月起联合发起了为期5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从票源管理、规范售票、现场执法、行业自律等10方面细化各部门职责任务,截至目前已抓获违法倒票人员143人。
一段时间以来,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在全国接连上新,激起了不少观众的观看热情。然而,购票时的一幕幕怪诞景象,也引得怨声载道。一头是线上拼手速、开票即“秒没”,一头是二手平台上“黄牛”四起、漫天要价,只要钱给够,连场次位置等都可任君挑选。面对“黄牛”作乱,不少歌迷甚至自发“堵门”,高喊“宁可门口站,不让‘黄牛’赚”,舆论之反感情绪可见一斑。着眼于此,北京开启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倒票,既是维护观众基本权益,也是在给逐渐热起来的演艺市场夯基固本。
压缩“黄牛”生存空间,法律震慑必不可少,而要想彻底根治,关键还得从源头发力。据调查,“黄牛”之所以屡禁难绝,除了一些“散户”靠技术加持在官方平台囤积票源外,还有大量“黄牛”是拿着非线上销售的门票在卖,靠的就是其与主办方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本该公开透明的票务市场,沦为被众多利益方掌控的炒作游戏,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份信息差,一再制造出供给短缺的假象。今年4月,文旅部下发通知,再次强调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但这仅是开始,如何保证这70%的票源免遭“黄牛”染指,如何避免剩下的30%成为黑箱游戏,还需要更加扎实的工作。
治“黄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场次的票务情况要盯,更长效的治理机制更要立。正如一度猖獗的火车票“黄牛”在实名制购票后销声匿迹,很多人也在呼吁演艺市场对照落实。比如,购票环节全部实名,入场采用人脸识别,“一人一票一证”。理论上、技术上而言,类似方案并不复杂,当然,这样的方式也难免误伤普通观众。毕竟,谁都无法保证在演出当天不出现任何特殊情况。这个角度说,实名之后也要制定好配套制度,保护个人信息、什么情况能退、退票需要掏多少手续费,方方面面考虑到位,才能寻求观众体验与演出营利之间的最大平衡点。
一张门票,往小了说是观看一场演出的体验,往大了说,则事关市场公平公正。期待监管给力、行业发劲,满足大家多样的文化需求,助力演艺经济长久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