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环翠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产业升级、为企服务、项目建设、需求拉动、科技创新、精致城市、绿色低碳”等重点工作,实干实绩、敢打敢拼、担当善为,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新局面。

让科技创新成为最强发展引擎


(资料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威海银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喜事”不断——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入选“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省字号”荣誉接续花落银河生物,这无疑为公司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再添了一把“火”。“目前,我们与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共同研发的海洋动物源胶原蛋白肽产品进入中试阶段。后期我们将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加大科研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争取年底前完成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公司副总经理冉晓勇说。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在环翠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阿普塔恒煜(威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在智能化、专业化设备的加持下,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预灌封注射器的配件,使企业成为国内预灌封注射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核心控制系统,将水下机器人常用的抛栽、惯导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机器人核心控制仓体积小、集成度高、易更换、零冗余……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环翠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突出创新布局设计,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突出抓好科技项目,聚力引育科技人才,加大创新投入,助推优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搭建梯次培育体系

涵养创新人才“生态圈”

推动“老树发新芽”“新枝长大个”

日前,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动作不断:不仅成功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依托技术创新,高质量印刷板基生产线还免去了冲洗环节,突破行业产品瓶颈,填补了国内高质量免冲洗版基的空白。

“我们几乎每年都有创新突破,这除了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公司负责人说,以“专精特新”的“晋级路”为例,环翠区打破了原有的笼统管理模式,实施个性化精准帮扶,不仅为企业制定了梯次成长计划,还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也就是说不管遇到任何难题,都有多部门联动跟进服务。

近年来,环翠区不断完善“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培育链条,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聚集,帮助区域内许多企业从“小而弱”走向“精而强”,竞争力愈发强劲。

“我们成立全员联系服务科技型企业项目制度,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引导,帮助相关企业分层指导、分类培育、精准服务。”环翠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实际解决、转办企业问题80余件。同时,进一步完善梯次培育办法,重点为区域内的优质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力争通过定制专属服务包等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新生态。得益于梯次培养机制,目前环翠区已完成五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入库企业454家,同比增长36.7%。

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个体发展活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环翠区还积极在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清晰路径。

近年来,环翠区持续完善区级科技扶持政策,修订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扶持意见,不断放大财政科技资金导向和杠杆作用,激发创新潜力,打造创新资源吸引集聚的洼地。同时,通过送政策上门、工作QQ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做好企业和人才的政策快递员、讲解员和咨询员,将科技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前不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教授李迎春正式就任位于环翠区孙家疃街道的环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一职,这也预示着该公司急需的海洋探测、无线定位方面技术难题即将得到解决。

“‘科技副总’是环翠区结合辖区企业发展实际,辅助人才招引、培育、使用、留下而推行的人才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引智无门’的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环翠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环翠区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人才聚集效应,选聘一批专家教授到环翠区企业任职。

做好人才工作,政策支持是前提,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关键。在服务企业和人才的同时,环翠区还将“靠前服务”的理念贯穿始终,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将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事先沟通、严格把关、全面考虑,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工作,减少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创新“一企一策”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开通“人才专线”,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全面优化人才生态,拓展人才驿站功能,营造引才育才浓厚氛围。

同时,率先建立起山东省外国专家驿站环翠分站,组织21人的专职人员队伍,建成高层次人才“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为外国专家带去全方位贴心服务。近3年,累计新增外国高端人才360余人。

建强科创平台扶持创新主体

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既需要发挥科创平台的支撑作用,也需要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做到“点”“面”同步发力、协调联动。

揭牌一年多来,威海广泰与哈工大(威海)联合筹建的“山东省空港地面设备技术创新中心”频结硕果:新开发智能化数字化空港地面设备5种。“以‘局域重载智能化底盘’产品为例,只需在‘通用底盘’加装功能模块,就能变身成拥有不同功能的空港设备。”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投产后,不仅能节省产品生产成本以及机场运营和维护成本,更有助于大幅提升空港设备智能化水平。

激活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换,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是实现创新驱动必不可少的载体。近年来,环翠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威海创新园,引进激光通信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策源能力。

“我们已汇聚航天科工和哈工大(威海)在卫星激光通信方面的技术、品牌、人才优势,组建了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一体化的激光通信设备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开展激光与光学技术领域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翠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环翠区还充分发挥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等落地科研机构研发和技术资源优势,累计开展项目研发40余项,孵化企业6家,并推动5处平台纳入威海市“1+4+N”创新平台体系,环翠区“N”平台数量居全市首位,环翠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目前,环翠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34家。

吸引科研平台、推动项目加快发展,不仅要靠潜心于创新的资源禀赋,更要用好、用活产学研获得“智慧助攻”。

道路出现细微裂缝,如何使其自动“愈合”?面对这道施工难题,环翠区温泉镇的宇安科技给出了“最优解”——“微型水玻璃胶囊”。“这款‘胶囊’,是我们与哈工大共同研发生产的新型‘智能’混凝土新材料。”项目负责人李泉江介绍,通过在混凝土混合物中嵌入微型水玻璃胶囊,当裂纹产生时,胶囊破裂并释放凝胶状愈合剂,用于修复自身裂缝,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护坡等领域,目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宇安科技的发展,正是环翠区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环翠区积极鼓励企业立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新型科研攻关模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科技创新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今年,我们将重点盯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继续运用‘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攻关模式,争取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40项以上。”环翠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紧盯重大平台建设、新产品和新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确保实施市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20项以上,助力环翠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今日报丨一季度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这类中小企业更受金融机构青睐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