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公安以“党建引领”促进“警地融合”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中全见习记者张美欣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开展
2023-08-0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见习记者 张美欣
(相关资料图)
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开展以来,吉林省通化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警地融合”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服务人民群众需要、提升公安基层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全力构建公安靠前、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警地融合”体系,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业务融合 联动效能提升有力
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公安队伍的领导,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向警种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转变,更好地统筹公安派出所、综治网格员等基层治理力量,合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派出所依托社区(村)警务室(站),组建由社区(村)民警、辅警、治保会成员、民兵队伍、网格员为成员的警务团队,实现“军警民一体”的“大融合”队伍,建立“公安+法院+司法+信访+N”联动调解机制,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二道江区公安分局创新机制,成立“李涛工作室”“东江社区七彩志愿者”“修淑英调解室”,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获得群众的高度赞扬,辖区平安创建工作得到了有效促进。
6月份以来,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19起,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建立风险隐患联合检查机制,会同应急、交通、住建等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检查各类场所3501个,发现整改隐患407处。建立以“一村一警一连”为主体的联动巡逻机制,加强对案件多发地区及重点时段巡逻防控,出动联防联治力量5485人次,处置警情56个、帮助群众128次,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阵地融合 基层实体支撑有力
按照“区域适度、任务适当、方便管理、无缝衔接”原则,通化公安将派出所辖区边界与街道行政区划相对应,实现 “警地辖区边界一致”。
通化公安立足辖区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统筹规划选址,建立完善社区(村)警务室、警务站,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体覆盖的治安防控格局,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成为排查隐患、调解纠纷、服务民生的前沿阵地,实现“从民意出发,去社区恳谈,到家中满意”的工作目标。
依托各警务室、警务站建立“社区警校”380个,采取“远程培训+现场指导”的方式,针对消防安全工作、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邀请消防、司法局等部门人员对社区民警、辅警和社区工作人员、民兵队伍等人员开展集中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业务,提升基础治理质效,累计开展社区业务、交所业务培训66次、培训1850人次。
资源融合 治理工作保障有力
“交所”融合整体覆盖,服务更精准,全市户籍派出所全面开通车驾管业务,全市建立派出所综合窗口75个,全面开展9项车驾管业务和户籍业务,69个农村派出所交通勤务室实体化运作,配齐移动执法终端、酒精测试仪等装备,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6月份以来,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1万余起,道路交通四项指数分别同比下降42%、10%、40%和72%。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选派机关民警下派基层,充实社区民警队伍,沉到基层、管到社区,与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开展群防群治,让社区民警由“下社区”到“驻社区”, 真正地走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